守护碧水清流,是时代赋予青年的重任。近日,51视频
汇思公益团组建“河小青-青溯行动队”,在江苏无锡开展以“研学-科普-行动”为闭环的水生态保护社会实践,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高校“河小青”重点社会实践专项行动。团队成员将专业知识融入实地调研、社区互动与环保行动,用脚步丈量河岸,以行动守护碧水,为无锡母亲河注入青春力量。
研学赋能:探秘环保科技,筑牢知识根基。实践团首站走进无锡锡东环保能源有限公司——国内首个“原址复活”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、国家“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”及全国首批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馆(2025年入选)。在公司展厅,成员们通过数字多媒体、电子沙盘、仿真模型等多元形式,深入了解垃圾处理全生命周期。透过厂区透明玻璃幕墙,大家直观见证了垃圾仓抓斗作业与负压防臭工艺;在中控室实时监测屏前,系统学习了“变废为电”的绿色能量转换全过程。“亲眼目睹庞大的垃圾山转化为绿色电能,震撼深刻。”实践团队长刘雯丽表示,“这刷新了认知,更让我们理解了前端垃圾分类对后端资源化利用的极端重要性。这些知识是我们后续行动最坚实的支撑。”
深耕社区:代际传承,播撒绿色种子。“银龄守护者”:运河记忆焕发环保新活力。7月4日上午,团队深入新吴区旺庄街道春丰社区,发起“银龄守护者”运河记忆访谈活动。青年学子与社区老人围坐畅谈,聆听运河水质变迁故事与往昔环保轶事,同时传递现代生态保护理念。活动穿插垃圾回收科普课堂与水环境保护竞答,发放团队联合无锡水利局编撰的《水生态保护手册》200册,以通俗讲解和趣味互动提升居民环保意识,现场气氛热烈。实践团还为居民赠送了自制的艾草锤、环保袋等主题文创产品,让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。
“小河长”启航:童心绘就碧水蓝图。同日下午,“小河长”环保认知地图DIY活动吸引了30余名小学生。实践团成员分组指导孩子们动手创作:描绘心中理想运河、制作垃圾分类示意图、设计环保宣传标语。孩子们热情投入,将清澈河流、清晰分类标识和稚嫩有力的环保标语融入作品,表达对运河生态的理解与愿景。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环保种子,也锻炼了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。“看到孩子们认真画‘小鱼在干净水里游’,写‘保护运河水就是保护我们的家’,那一刻特别欣慰。”主讲科普课堂的孙涵同学看着作品,充满成就感。
躬身力行:净滩护水,践行青春誓言。实践团将所学所感付诸行动,先后在新吴区前进河(居民区、菜场周边)和滨湖区太湖大堤开展两次净滩行动。烈日下,成员们身着统一装备,细致清理水面漂浮物及沿岸垃圾,累计清理岸边垃圾9.5公斤。在前进河中央水域,成员们身穿救生衣登船作业,在随船师傅指导下,使用长杆打捞网和特制镰刀,清理缠绕垃圾的恶性水草“喜旱莲子草”。两小时清理水面垃圾12公斤。“传统净滩治标,深水打捞治本,”队员樊铭举指着满载的污染物说,“这些生活垃圾若不及时清理,会持续污染整条河道!”
立足长效:智慧守护,构建治理新机制。为建立长效机制,实践团面向沿岸居民、商户进行个体走访,发放问卷调查300余份。团队利用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专业知识,分析数据生成河道垃圾热力图,精准标识烟头、塑料瓶等污染聚集区,及时反馈给水利监管部门。团队还积极利用“巡河宝”小程序,组织成员完成“保护母亲河”活动线上管理。在专业人员指导下,队员对河道进行水质检测,评估健康状况,及时上传数据,并运用其“河流巡护”、“河流测评”等功能,初步建立了常态化巡河、测评、打卡机制,助力运河生态持续在线监测。
追溯本源、守护清流。51视频
“青溯行动”实践团将以此为新起点,深化总结、优化模式,继续投身美丽河湖生态保护事业。作为全国“河小青”重点团队,他们立志以青春智慧与力量,持续守护母亲河,传递环保正能量,感召更多人关注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,让碧水清流永续绵长。

企业调研

“小河长”环保地图DIY

春丰社区居民科普课堂

发放调查问卷

河道垃圾打捞